馬丁楊克(馬丁揚克說女人原文)
孫娟的書房⠦襤退
文明的風向標
中國兩千年女性地位史
文:千字君、愈嘉 編:屏營、先知書店店長
不知從何時起,或許是“三八婦女節”一詞聽起來不夠友好,或許是商家營銷製造的噱頭,相比“紀念婦女運動”,人們越來越喜歡慶祝“女神節”(又叫女生節),甚至“用女神節取代婦女節”的呼聲,在民間也越來越高。
中國的神話傳說中其實也有很多女性人物,比如嫦娥、洛神,不過她們通常被視為“仙女”,而不是女神。但實際上,中國的年輕女性們,似乎更願意被稱作“女神”,而不是“仙女”。
究其原因,首先,西方的女神通常是天神的女兒,是天生的,比如美神維納斯。而中國的仙女,往往是凡人變的,是飛升的,比如奔月的嫦娥。
很少有人注意到這一點,但相信大家都能體會到:相比仙女,女神會顯得更加“高不可攀”。
其次,西方女神所代表的,通常是與現代文明有直接關聯的價值觀,給人很多美好的想象,比如自由女神、智慧女神、正義女神、藝術女神。
而中國的仙女,通常隻局限於“男耕女織”的農業文化,比如牛郎的妻子織女、董永的妻子七仙女。許多老人,今天仍然會用“仙女”來誇人,但是對於這種農業生產的浪漫畫麵,相信沒有多少現代女性會真正向往:
可見,中國年輕人更青睞“女神的眷顧”,是出於人性對美好生活普遍的向往。遺憾的是,當我們想要表達“自由”“智慧”“正義”等文化追求時,在文化傳統中無法找到可以寄托的女性形象,隻能借用西方的女神。
▌東方多仙女,西方多女神:
兩種神話傳統,兩種社會後果
古希臘羅馬的女神,大都有固定而明確的指責,人數眾多,掌管著人間大多數的事務和關鍵職權,在所轄的每個領域都握有最高權柄。比如智慧女神雅典娜、正義女神忒彌斯、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等等……
而在中國神話傳說中,雖然有眾多光彩奪目的女性,卻找不到掌管智慧、正義、自由、和平、戰爭、生命、命運、音樂、狩獵、財富、豐收、愛情、青春的女神。
除了與帝王幽會,她們幾乎都不承擔具體工作。比如西王母的全職工作,竟然是整天開派對招待各路神仙。
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文化傳統,又造成了怎樣的社會後果?
以古希臘羅馬為代表的商業文明,尊崇女神,尊重女性,這使他們的觀念製度非常人性化,且富有現代性。
比如,在12世紀的歐洲城邦,一個女人如果成為寡婦,她的財產並不歸婆家,而是歸她個人自由支配,這項權利受到法律和教會的保護。
相應的,為了配得上這種尊崇女性的道德和審美觀念,西方女性也通常以獨立、智慧、正義等品德來要求自己。
而反觀中國的農業文化傳統,尤其是封建時期,一直奉行男尊女卑的理念,有句老話說“寧拆一座廟,不拆一樁婚”,因為當時,女性沒有財產權,不能像現在去自由擇業,一旦失去經濟倚靠,結局通常是死路一條。
因此,在封建道德裏,女人最重要的,是堅守“婦德”,出嫁前要服從父母,在出嫁後要服從丈夫,在丈夫死後還要服從兒子。丈夫死了,妻子如果守寡到死,朝廷會頒發貞節牌坊,因為“餓死事小,失節事大”……
在深受儒家影響的東方國家中,即便是西化程度最高的日本,女性也長期處於被壓製的地位。這種貶損、壓榨女性的觀念製度,究竟意味著什麽呢?
▌兩千年中國女性地位變遷史
保守主義學者劉軍寧曾說:
一直以來,中國存在兩種文化傳統:一種是“山文化”,崇尚的是男性的陽剛、雄起;一種是“水文化”,崇尚的是女性的陰柔、雌伏。
因此,其實在中國,女性地位並不是一直低下的。
比如在春秋戰國時期,社會很少壓迫女性,連太後都可以隨意改嫁,像秦惠文王崩逝後,他的寵妃羋月,改嫁於義渠王並生育兩子,她依然受到世人稱讚。在職業選擇和財產權方麵,女性可以參與工商業,獨立經營,秦王嬴政就表彰過巴蜀傑出女商人寡婦清。而在楚國,女性甚至能參與政治,直接上朝議事。
但隨著中國進入大一統帝製時代,“山文化”開始處於上風。女性地位也開始逐漸沉淪。
中國古代的政治倫理一直強調“仁”,然而,那些備受推崇的帝王,無論秦皇漢武,還是唐宗宋祖,哪一個不是剛強、勇猛?一個皇帝如果有“婦人之仁”,不僅會遭人鄙視,還會有殺身之禍。
到了宋元明清時期,政治上,皇權專製不斷加強,清朝時達到頂峰。
這種“拿強用強”的“山文化”政治觀,在帝王身上表現就是“生命不息,折騰不止”,結果是國家和百姓跟著遭殃。
在女性身上的體現,就是在此期間,貞節牌坊的數量大大增加,殘害女性的纏足現象開始出現,女性的經濟自由也被剝奪殆盡,女人隻能在家“相夫教子”,“大門不出,二門不邁”成為賢妻良母的“標配”,婦女地位達到了有史以來最低點。
鴉片戰爭後,自由、平等的觀念雖然已經傳入中國;但是直至民國,由於傳統宗法專製的根深蒂固,民主法治的不完善、市場經濟的不徹底,很多中國人仍然沒有婚姻自由,財產自由,處境悲慘。
直到改革開放後,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深入,和現代文明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,中國女性才終於開始擺脫傳統的束縛,融入到主流社會中。
無論是婚姻家庭,還是在企業界、學術界和公共生活領域,女性都開始擁有越來越大的話語權。
但是,在許多地區,女性仍然難以擺脫被物化的結局——某地農村彩禮甚至按女孩學曆標價:中專10萬,本科15萬。
另一麵,隨著經濟的轉型,城市化率的提高,中國的人口問題日益顯現,最近幾年,呼籲保護女性合法權利的“女權主義”思潮興起了,這本是一件好事,但一些極端者卻走向了反麵,將女性的權利問題,異化為性別權利的劇烈衝突。
可以說,兩千年的女性地位變遷史,其實也是中國社會文明開放的變遷史。
馬丁ⷦ劥 曾說:“女人是一個國家的風向標。當女人追求知識時,這個國家是進步的;當女人崇尚自由時,這個國家是文明的;當女人崇拜金錢時,這個國家是腐化的;當女人攀附權貴時,這個國家是墮落的。”
如果一個國家的女性,受到尊重/得到愛護,這個國家就會在愛和溫暖中成長。在一個女性長期受壓抑的國家,女性本來的美時常遭受戕害,甚至造成女人的不堪和彪悍(例如曾經一度流行的“鐵姑娘”和“女漢子”),這個社會就會越發墮落。
尊重女性,才是文明的進步,但真正的女神,絕不止步於美貌。因為對智慧的向往、對自由的執著、對美的渴慕、對正義的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顶: 631踩: 75Copyright © 2019 Powered by 【馬丁楊克】-馬丁揚克說女人原文,出入生死網
评论专区